韓國甫卸任的前總理鄭雲燦昨天表示,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相較於以大企業為骨幹的韓國經濟發展模式,台灣為數眾多且具創新精神的中小企業不僅令他驚豔、印象深刻,事實上韓國當前也正促進中小企業部門的發展。
鄭雲燦應邀來台參加由中華經濟研究院與中央大學主辦、旺旺中時集團協辦的「2010台灣國際經濟與政治論壇」,他以「不確定時代裡韓國與台灣的未來」為題演講,除簡要陳述韓國經濟發展的歷史背景之外,也以自己出生於1947年的二戰後與曾經歷韓戰背景,生動說明韓國如何從1957年人均GDP僅67美元成長到現今2萬美元的過程。
韓經濟成功有三要素
歸結韓國經濟發展成功三因素,他指出,首先由於許多盟國朋友的幫助,如16個國家在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文下在韓戰期間援助韓國,聯合國於韓戰後也大力支持韓國重建,因此,韓國可說國際人道與經濟援助的成功案例。其次,在教育與人力資源的投資為關鍵,出生於韓國忠清南道公州而後成為經濟學者的鄭雲燦,自己也是教育成功的典型。
第三,韓國的崛起是因為韓國人「肯做」與「奮力不懈」的精神,其工業化過程亦曾輸出韓勞,如1960年代韓國人赴西德當礦工、護士,西德則回饋延長韓國的工業發展貸款;1970年代中東建築業興起,韓國建築工人協助中東地區的基礎發展建設。
鄭雲燦說,韓國目前是GDP達1兆美元的經濟體、剛在首爾舉行G20峰會,也向外輸出各種援助。台灣則在電子業與有附加價值的製造業上領先,尤其中小企業的成就令人刮目相看,韓國應向台灣學習如何發展出這種成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
籲台、韓持三更態度
然而,韓國、台灣在民主與經濟發展的成就也面臨很多「不確定」的環境挑戰。他分析,包括全球氣候變遷與改變對石油的使用、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當美中兩國仍為貿易失衡、匯率問題爭論不休之際,即使是亞洲等新興國家市場崛起,也必須考慮、調整與因應。
本身是棒球迷的鄭雲燦,他舉剛拿下今年溫哥華冬季奧運金牌的韓國著名女單花式溜冰運動員金妍兒、台灣赴美大聯盟職棒球員郭泓志、王建民為例總結,韓、台雙方應保持「更開放」、「更自信」、「更有同情心」的「三更(three more’s)」態度,增進彼此瞭解與對話,以迎向不確定環境的挑戰。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